6月6日,國務院新聞辦舉行“推動高質量發展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,陜西省有關負責同志圍繞“譜寫陜西新篇 爭做西部示范”介紹了相關情況。
“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三秦人民、關心陜西發展,多次到陜西考察,賦予我們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篇章重要使命。”陜西省委副書記、省長趙剛說,陜西全省上下牢記習近舞蹈教室平總書記囑托,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。
10年來,陜西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.4%,2023年達到3.38萬億元,連續跨越兩個萬億臺階。
創新和產業加速融合
“陜西是重要的科研和文教中心,我們發揮科教優勢,激發創新活力。”趙剛介紹,10年來,陜西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提高0.31個百分點、達到2.34%,技術合同成交額增加3500多億元、突破4100億元,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達到71.72%、提高15個百分點。
陜西培育形成了航空工業、集成電路、先進結構材料3個國家級產業集群;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屢破世界紀錄;超導、特高壓輸電、新型顯示等領域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;新能源汽車、半導體等產業規模居全國前列;鈦金屬加工產業規模、重卡變速器產量全球第一。近3年,陜西高新技術企業、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分別增長1.9倍和1.6倍,高技交流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%。
“創新是陜西的優勢所在、潛力所在、底氣所在。”趙剛表示,陜西不斷向科技創新要經濟貢獻力、要發展新動能。一方面,瞄準國家所需,全力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;另一方面,加快科技成果轉化,助力陜西高質量發展。
近3年,陜西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1.8倍,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2.3倍,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日益凸顯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迅猛增長,從2020年的6000多家增長到九宮格2023年的1.6萬家。
生態環境明顯改善
牢記“國之大者”,踐行“兩山”理念。秦嶺陜西段生態環境優良等級面積達99.3%,林地、草地、濕地占全省總面積的71.3%,黃河流域主要支流年均入黃泥沙量較上個10年減少三成,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水質穩定在Ⅱ類以上。
陜西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地,陜西以漢江、丹江為重點,進行大保護,守護好水源地。對生態環境品質要求極高的朱鹮,在陜西的種群數量由最初7只發展到近7700只。堅決當好秦嶺衛士、守好黃河母親河。秦嶺生態環境的質量達到了最高類別,流經關中平原500多公里的渭河被稱為最美家鄉河。打好黃河“幾字彎”攻堅戰,下大力氣推進陜北毛烏素沙地、白于山區荒漠化和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等綜合治理,陜西的綠色版圖向北推進400公里。
陜西逐“綠”前行,統籌推進關中科技賦能、陜北能源轉型、陜南綠色升級,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發展。經過努力,太陽能光伏、新能源乘用車、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等產值超千億元的產業加速發展。
趙剛介紹,陜西綠色轉型步伐加快,煤電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,綠電裝機規模10年間增長了8.5倍、突破4000萬千瓦,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實現新突破,累計封存二氧化碳45萬噸。
改革開放縱深推進
陜西深入開展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,持續深化“畝均論英雄”等要素市場化改革,土地、技術、數據等要素配置效率不斷提高。截至去年底,實有企業156.5萬戶,10年增長了3.1倍。國有企業改革扎實推進,省屬企業營收、利潤總額、凈資產收益率等指標居全國前列。
“陜西是一個內陸省份,共建‘一帶一路’的歷史機遇,讓我們成為國家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。”趙剛表示,近3年,陜西中歐班列開行量年均增長12.8%,突破5300列,開行量、重載率、貨運量等核心指標居全國前列。
發揮產業優勢,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。目前,陜西同世界各地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聯系。10年間,陜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4.2%,自貿試驗區探索的集成退稅服務、通關便利化、科創企業票據融資等38項創新經驗向全國推廣。
發揮區位優勢,暢通開放通道。陜西面向中亞、西亞和歐洲的中歐班列已開行18條線路。加快建設西安中歐班列集結中心,投運了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,累計在23個國家和地區布局了53個海外倉。
發揮人文優勢,密切交流合作。陜西先后與俄羅斯、哈薩克斯坦等41個國家113個省州、城市建立起友好關系。陜西與中亞國家深入開展聯合考古。楊凌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累計為130多個國家培訓了時租場地4700多名農業官員和專業技術人才。
“新征程上,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、取得新突破。”趙剛說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4年06月07日 02 版)